叹香菱

叹香菱

恚怒散文2025-07-26 04:37:46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一首说的是香菱。宝玉看又副册判词不解,又去翻副册,见上面“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接着便是这首判词。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一首说的是香菱。
宝玉看又副册判词不解,又去翻副册,见上面“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接着便是这首判词。
香菱是薛家的丫头,是奴婢,进不了“正册”;可她原是甄士隐家的贵小姐,也不能进“又副册”,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于主奴之间的“副册”里。
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说得很明确。高鄂的续书写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当了正夫人,是显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图的。
如果说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的命运也是对大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谁能想象得到娇生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有人说过这是“玉碗金盆贮以狗矢(屎)”(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实在令人惋惜。英莲就是“应怜”,从作者宿命的观点看来,这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
箫曲《叹香菱》,让人意想翩翩。低沉的余音,宛如层层烟雾缠绕,情丝纷纷,心儿怎能归。
红楼箫曲《叹香菱》,运用的是箫的沉,和清而不腻的尾音,表现出对香菱的无奈和凄凉,惹人疼爱。曲开头就利用一段清丽的箫缓缓铺开,伴随着空灵的古筝,给听者一个清秀温柔妩媚的浪漫少女。中间还搀杂了隐约的古筝,更加渲染了人物性格形象。突出一个清秀温柔的女子,面对孤苦的命运,没有怨言的悲。
在乐器里,洞箫虽然满是幽怨,但是音色也是千般柔情,曲子的高低起伏不大,古筝的融合,是整个曲谱染上了忧伤的颜色。曲子的整个音调也是不高,宛如一柔情女子轻柔的呢喃。朦胧的弦,轻轻的诉说身世可怜,始终不反抗、默默忍受的小丫环香菱,一声一怨,牵幽幽,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痛惜惜。
香菱经历了世事的沧桑,人世的无奈,各种各样的愁苦就积蓄在心中,眉峰处,流淌着潺潺的忧伤。挽起细细的帘子,我看见高墙内,香菱淡淡地叹息,盈盈垂泪。夜里,怀抱着残缺的梦淡淡地微笑,淡淡地生活在素婉的风中。蓦然回首时,眸子里泛起的柔柔漪涟,让人怦然心动,挥也挥之不去。每听到低3度的尾音,心就忍不住要微微颤抖,让粗俗男儿为之潸然。风里流淌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音符,而是一个是衣袖盈风的清纯少女的哭诉。那古筝的急促弹拨,如同风雨里的女子无奈的回眸,笑靥深深,泪落红尘。
痴然不觉,灯火阑珊处,感觉句句都是泪珠儿的呻吟。此曲是4分之4的拍子,处处都有回旋,每处音都低3分。萦绕时,仿佛,流金的贾府触手可及,而你那轻柔的低吟轻唱,在湿漉漉的空气里,凋零成泥。
一曲《叹香菱》,句句写红楼,看时世卷阁楼,撒清愁,搏心动。曲就是简单的几个曲谱,反复的回饶,与繁华的红楼里感觉有点清冷,凄凄染秋风。然象这样的女子,这样的命运,又何其多呢?她温婉的脸上,忧伤无声而娇艳,哽在喉间,痛彻骨髓!它的愁绪宛如凋零的落花,层层叠叠,敲打着我们的心,钝钝的隐痛。她美丽的容颜,如花的青春,终究要烟锁红楼。随风而去,无言、无语,芳魂飘渺,一秋一季。
让我们敞开心扉,用心去聆听那用心吹奏出来的天籁之音,让流行和浮躁远离这片净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