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沉船遇难者

悼念沉船遇难者

还主散文2025-11-04 02:25:32
6月1日傍晚发生在长江湖北监利段的“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故,已经造成396人遇难,46人失踪,只有14人幸存。正像腾讯新闻标题“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1000余名乘客家属陆续抵达事故现场处理善后,
6月1日傍晚发生在长江湖北监利段的“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故,已经造成396人遇难,46人失踪,只有14人幸存。正像腾讯新闻标题“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1000余名乘客家属陆续抵达事故现场处理善后,监利段长江边处处悲声,已是可望可及的了。虽然在遥远的西北,但我时时关注着救援现场,我的心与救援者和家属们一样,期待再有奇迹,期望亲人回来。当然,一切美好的愿望在残酷的事故事实面前,就像雪花遇见阳光一样经不住碰触。随着救援深入,这些愿望一点点破碎,我的心与所有关心事故人们一样,慢慢地沉到了湍急的江底。
据说乘客以“夕阳红”旅客为主。“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些老同志有的可能刚刚离开繁忙的工作岗位,有的可能生活刚刚走过坎坷进入富余,有的或许孝顺儿女刚刚有了能力资助父母外出散心,有的可能第一次腾出手来实现自己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夙愿……老人们无论以那种形式搭上这艘开往长江的船,都决没想到这是一次永别。船上遇难乘客中最小的仅3岁,估计是爷爷奶奶们最舍不得的亲,才会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孩子不离不弃。悲哉!440多位灵魂啊,你们是如此的不幸,你们是如此的仓促,你们是如此的让所有活着的人为你们感伤不已!
“天有不测风云”,说的就是“东方之星”6月1日8点多到倾覆那一刻在长江中航行的事情。据气象专家根据大量资料分析研判,那天长江监利段局地发生龙卷风,瞬时风力达到12级,而且风雨交加;据船舶专家讲,客轮结构“头重脚轻”稳定性差,极易在强对流气象环境下造成倾覆事故。另据报道,那天晚上前后都有客轮经过“东方之星”,几艘客轮都因为风雨交加抛锚停止航行,所以避免了事故可能,而“东方之星”仍然在风雨中穿行,终于走向不归。有消息讲,该船船长是一位有30多年航行经验、多次被评为航行安全先进的老船长。综合所有消息是不是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这是一艘经过多次改装的豪华客轮,由一位经验丰富自信心很强的船长领航,坐了一船主要是老年旅行者为主的游客。如同陆路旅游那样,他们按照旅游公司安排争分夺秒地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参观购物。6月1日傍晚,行驶在长江中遭遇风雨,虽然有一丝阴影在船长脑边闪过,也有抛锚停航的想法和提议,但都被他一一否决。因为他的经验告诉他可能不会出什么大事故;况且距离预定的行驶计划到达目的地还远,只有加速航行,才可能冲出风雨……于是,直到船翻的那个刹那,船长还努力与风雨搏击,不幸终于降临,他从驾驶室落到了水里,此时,原本威风凛凛的豪华客轮,顿时变成了一只树叶,带着一船无辜的老人和孩子们沉入湍急的水里。
我无意指摘船长。但我感觉到,“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这话有它的道理。有时候,我们不是被无知害死,而是被经验绊倒。如果,假若还能有如果的话,那天船长下令靠岸轮船抛锚,今天可能包括那440多名逝者面对的都是一个光灿灿的世界!
“人有旦夕祸福”,包含了所有生命,包括你我,也包括“东方之星”上的所有人。那14个活着的人是万幸,算是大“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希望这些生命能为所有同船逝去的人活出精神、活出责任、活出精彩来;我们所有活着的人是福,我们没有登上这艘开往地狱的轮船。祸,还用说吗,这些落水者,他们哪一个知道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呢!如果--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如果--如果让每个人有选择权的话,不会有一个人做此选择。旦夕之间,生死分明,阴阳两隔,没有比这祸更大的;转瞬之间,我失父母,他失爷孙,没有比这灾更叫人难以接受的。每次灾难都是一次关于生命意义的课堂,每个生命的骤然逝去都是对还侥幸活着的人的一个警讯:生命对人只有一次,活着就得分分秒秒珍惜;就生命整体来看,并不比任何其他生命更强壮相反非常脆弱。他们像鲜艳的花,容颜好看但容易败落;他们像茁壮的草木,一时翠绿但有季节限制;他们像光鲜明亮的太阳,威力无穷却容易让一片云彩遮挡;他们像一块璞玉精美,却也不能有一次失手、一失手就无法追悔!人生太有限了,“夜晚不知天的明”。过去父亲说过,人吃了这顿不知道下一顿能不能吃到,晚上脱下的鞋子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穿上。这也是历来圣贤讲,人活着要“只争朝夕”的依据吧。生命总是在旦夕之间,怎么能不加倍珍重珍爱珍惜呢!
死者长已矣!每次事故都是对人性与社会的一次大考验。悼念逝者的时候,不能忘记抢救生命的每一个瞬间。从总理的亲临指挥,组织起国家救援;到潜水员官东冒着生命危险把潜水设备让给船舱中的落水者,自己从15米深的水中快速浮出眼睛都流出了血;湖北监利县全县动员为救援让路,高考的孩子让出了预定考试时住的宾馆,各种车辆挂出了方便死难家属使用的黄丝带;解放军战士连续几天不休息,累了就地休息一下又投入到战斗中。曾有人带一种调侃的味道评说“灾难出英雄”。但是,自古以来,“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论语.子张第十九);唐代李世民《赐萧禹(瑀)》诗中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急难险重,历来是考验国家和人才的时候,出英雄、显示社会风尚都是在这些时候。今天我们能在大灾难面前体会国家力量,看到子弟兵的牺牲精神,看到社会各界表达出的爱心与同情,充分显示了我们这个国家与民族的传统与希望。在一段时期以来不少人对民族传统、社会精神怀疑增加的时候,应对灾难与救援不幸中的每个感动人的场面,都是对这些怀疑的最好回答。
中华民族历经灾难,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兴旺。在深切悼念那些不幸罹难的死难者的时候,让我们继续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团结起来,为国家民族的大发展,继续努力拼搏。我想,这是一代代先行者对后来者的期望,也一定是“东方之星”翻沉事故中的死难者对处在悲伤中的亲人们的希望。

2015年6月6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