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地下铁

开往春天的地下铁

疟子鬼儿散文2025-04-17 08:07:50
她改嫁那一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9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不久也病死。她寄居在姨母家里,姨母是个很刻薄的女人,动不动就打她,她曾经被姨母用梳子打破头。她还经常受到表姐表妹的欺负。当她到16岁的时候
她改嫁那一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她9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不久也病死。她寄居在姨母家里,姨母是个很刻薄的女人,动不动就打她,她曾经被姨母用梳子打破头。她还经常受到表姐表妹的欺负。当她到16岁的时候,姨母把她嫁了出去,得到了一笔可观的礼金。
离开那个家,她很开心,她不在乎嫁到哪里,只要是离开那个家,她就很开心。可是,她的丈夫因为得了痨病不到25岁就死了。
在最不容易的时候,她遇到了他,他比她大6岁,上过战场,身上留下了很多刀枪疤。但是,身体还很好,很节俭,会过日子,对她和孩子也很好。她觉得自己找到了一辈子的依靠。
他很穷,什么都没有,那时候,全国还没有解放。他要去参军,她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他一去两年多。日子实在是艰难,最小的儿子还没有满1岁,卖给了邻村一个没有孩子的人家。她看到那家人抱走自己的孩子,心上像被挖去了一块肉,但是坚强的她只能在梦里才能哭出声。
她终于等到他回来了,全国解放了,他们分到了几亩地。他除了去地里干活,还会做一些手艺,就是刨笤帚,编篮子,拿到集市上卖,挣几毛钱。日子渐渐变得好起来了。 
不久,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儿,他给女儿取名叫文秀,希望她以后能读点书,做个有文化的人。
他们的日子渐渐好起来,第二个孩子也出生了,也是个女儿,取名叫文丽。两个女儿都俊秀乖巧。
但是,当第三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遇到闹饥荒,没有吃的,就没有奶水,她就去地里挖野菜,回来煮在玉米面里喂孩子,孩子竟然养活了。取名叫秀儿。秀儿最争强好胜,也许这就是在饥饿年代她活下来的原因。
闹饥荒的时候,全家7口人,饭不够吃,她把仅有的几个窝头留给孩子和他。而他则把自己的那个窝头掰成五块分给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过了两年,饥荒终于过了,两个儿子也变成了小伙子。二儿子去参军,去了半年没有任何消息,那个时候一封信要三个月才能到。她放心不下,拿着当初留下的地址,背着给儿子带的衣服和窝头咸菜,一个人找了辆牛车颠簸了半个月找到了军队。见到儿子悲喜交集,她病倒了,部队的医生给她吃了白色的药丸,她虚弱的身体又挺起来。知道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她就放心了。

又过了几年,儿子退伍了,两个儿子都长大了。其实,他们一开始就从心里不承认这个父亲。从来没有叫过他爹。但是,他还是欢欢喜喜张罗着,给他们盖房子,娶媳妇。自己和她仍然住在三间破旧的老房子里。
因为她和他都节俭持家,他们的日子慢慢变的好起来,那个时候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子,他很高兴,觉得刘家终于续上了香火,取名文义。于是放鞭炮,请乡邻,热热闹闹的给孩子办了回满月酒。
等儿子到了入学的年龄,实在是负担不起四个孩子的学费,于是大女儿和二女儿懂事的退了学,帮家里做农活。儿子和三女儿在村里唯一一所小学念书。

文革开始了。
有一天,三女儿放学去找弟弟文义一起回家,却看见在教室里被一个戴眼镜的老师打耳光。文义的脸已经变的通红了,嘴里还数着8、9、10。到第20下的时候,老师打累了,让他自己接着打,不打够50下就不准回家。秀儿冲进去,气愤的质问老师,老师嘴里喷着唾沫星子说:“他把毛主席的毛写成茅厕的茅,难道不该打吗?这算是轻的了,要是让红卫兵看见,不把你家满门抄斩才怪呢!”秀儿一把抓住文义的手,把他带回了家。
就在那天晚上,文义高烧,烧到43度,村里没有医生,等他套好驴车将文义送到县里的卫生所,医生说已经来不及了,只能输液试试。文义已经神志不清。全家人都沉默了。当早晨的阳光照到病床上时,文义竟然醒了过来。全家人都很高兴。只是,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文义了,他对着陌生人痴痴的笑着。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恢复,文义能下地走路了,只是步履有些蹒跚。
他和她都很伤心。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由于文革的原因,秀儿不能参加高考,去了五七干校学习。其实,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地里劳动挣工分。她看着高高的蓝天掉了两滴眼泪,心里的梦想也许再也没有发芽的机会了。

76年文革终于过去了,就在文革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们又迎来了新生命。第五个孩子,是个女儿,长的没有三个姐姐好看,于是取名叫丑妮。丑妮活泼可爱,被当做全家的宝贝。
几个孩子都渐渐长大了,4个女儿都嫁了人。只有儿子在身边,儿子虽然变得痴傻,但是还可以帮家里做农活。并且非常的勤奋听话。儿子有个爱好就是捡路边的玻璃瓶子,好多奇形怪状的瓶子都被他捡到家里当宝贝一样放在墙角,等有空就拿出来笑着擦拭一番。大女儿嫁给了邻村的一家殷实的大户,可是生了三个女儿,她自己觉得抬不起头,任人家数落。
二女儿嫁给了乡里一个稍有文化的人,盖了宽敞的房子,生了一双儿女,过的很不错。
三女儿好强,和丈夫去了城里,丈夫在粮站做会计,她们有个女儿,叫小龙,因为住的是粮站宿舍,没有地方,所以将小龙送到乡下老家由她来带,直到上学的年龄才接回城里。三女儿因为没有学历,在城里做过女车工、卖过鸡蛋、水果、冰棍儿。
四女儿嫁给一个自己家开兽药店的同学,结婚当年就生了个胖小子,小日子过的甜甜蜜蜜。
她的头发渐渐变白了。腿脚也不太灵便。但是,每次接到女儿带着孙女孙子回家的消息,她都会拄着拐杖,提前到小村口等着,不管多晚,也不管多冷。而每次孩子走的时候,她都会用充满泪水的眼神挽留。
她有时候想自己的孙女小龙,就自己一个人走着去城里,买了小龙最喜欢吃的甜甘蔗。突然出现在三女儿和孙女面前,老中小三个人抱头喜极而泣。晚上,她精神亢奋的和孙女比赛唱歌,一直比到天空泛白才沉沉睡去。
每当过年,所有的孩子都回到家里,家里会突然变得热闹非凡。大人们开始和面包饺子,小孩子们去院子胡同里放鞭炮。她这个时候,总是想把最好的给她的孩子们,总是在一旁不断的叮嘱:“多放油”。“多放肉”。“小龙喜欢吃韭菜馅儿的”。“小贝喜欢吃羊肉馅儿的”。

50多年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