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落尽见真淳
连绵起伏的鄂西崇山峻岭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乡村,它名叫鸦鹊水。地名虽然带水,这里曾经水贵如油是远近闻名的。八十年代有个恩施籍的台湾老兵返里省亲,当谈及鸦鹊,他旧时存储的歌乐句——来到鸦鹊水,扎在云雾中。
连绵起伏的鄂西崇山峻岭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乡村,它名叫鸦鹊水。地名虽然带水,这里曾经水贵如油是远近闻名的。八十年代有个恩施籍的台湾老兵返里省亲,当谈及鸦鹊,他旧时存储的歌乐句——来到鸦鹊水,扎在云雾中。合渣苞谷饭,没有漱口水——公然脱口而出。距鸦鹊水集镇三五里之遥的滚龙坝得天独厚,它四面环山,峰峦叠翠,从上滚坝的洋芋沟和黑沟涌来的两股山水环绕而过,把这里几百亩平地滋润成产大米的良田。坝上村落现居住两百多户八百余口,90%的户主姓向。
这里成为向氏世袭栖身之地还有一段传奇般的故事。话说明朝崇祯年间,有个名叫向大旺的男子随父投衙,明皇赐军饷膳食职。崇祯九年因征战兵败四川葫芦寨,途经施州落籍滚龙坝,奠基立业,耕读传家,迄今三百余年承传十八代,成为鸦鹊一门旺族。
三百多年来,向大旺莘莘后裔中光宗耀祖的不乏其人。崇祯年间有3人被朝廷授有副总兵、标旗鼓游击、副府。清朝有12人被朝廷任用,分别享有资思贡、六品军功、进士、都司、武都尉、科贡、广东盐运司、卫政大夫、明奉敕行营等职。民国时,第十三代孙向子美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为兴中会、同盟会会员,湖北省公署和财政厅谘议、省高院大夫。第十四代孙向明斋为武昌首义即参内务,来凤县知事,北伐后任汉口公安局行政科长。
……
清朝嘉庆后百年间是滚龙坝向氏的鼎盛时期,建有相当规模的民居庭院。这些建筑群,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庭园楼阁星罗棋布,飞檐彩壁雕梁画栋,与我国文明悠久的古代建筑一脉相承。据当地耋老如数家珍地讲述,当时最大的院落纵深轴线上七进七出,有大门、亭子屋、品字门、厢房天井、中堂屋、过道间、正堂屋。现在还有马道子、阅台、花厅旧址。成道祖(向氏第十代,至少120年之前。)手里最富,当时钱财不计其数,银子用背笼背到堂屋一倒,不称斤两,堆在堂屋里。
阳春三月,我和造先生慕名游览了滚龙坝的狮子屋、长阶台。它们虽然残垣断壁,破烂不堪,有的甚至摇摇欲坠,但从中对向氏家族当年的富贵可窥见一斑。
我们来到狮子屋右边的院落,特地请居住此地的向氏第十五代孙丕先生为向导,丕造两先生为亲叔伯兄弟。院落门脸已面目全非,两旁厢房立面被白粉石墙取代。幸好大门两侧的两扇原配大窗户尚存,虽然丝牵尘盖蓬头垢面,但是古朴典雅的窗棂图纹却令人百看不厌。
跨进大门,进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堂屋,两旁厢房虽陈旧但仍然有人居住。踏着糯米石灰石粉三合混凝土铺就的古老地面,左顾右盼,穿过堂屋,不知不觉来到所谓七进七出的二进——亭子屋。
亭子屋是连接前后屋场的休闲场所,比前后堂屋稍窄,四根抱粗的顶梁柱支撑在精美的雕刻石墩上把屋架高高托起。屋顶两侧分别有两角飞翘的屋檐,屋脊正中和两端都有直指天空的传统建筑物。抬头看,两侧横梁间镶嵌着斗笠大装饰板,雕刻精美图案,笔笔画画,精雕细刻,追琢入妙,耐人寻味。丕先生说,亭堂两边原放置两条长约三米的宽长板凳,当杀猪板绰绰有余。凭靠亭栏而坐,看看书或谈白聊天或观花赏鱼什么的,真是悠游自在,宠辱皆忘。条凳60年代尙存,后来不翼而飞。
亭子屋左右两旁是两个石砌天井,地面铺着石板砖,野草顽强地从缝隙中钻出来。天井靠山墙的地方各安置一个用青石板拼装的长方形的水缸,高一米多,三见面雕刻纤细图案,经百年风吹雨打,线条仍然历历在目。鄙人认为,石缸一举两得,养鱼观赏蓄水防火兼顾。
天井里有三种石墩,均两尺来高,造型各异,镂空浮雕图案兼备,实乃罕见。一种上面为脸盆大小的圆台,下面为四方体。上下连接过度的是镂雕的绳状纽带和圆环,四方体立面为美术浮雕,四方接触地面寸许高的地方内缩。另一种也是上圆下方,不同的是圆台侧面刻有图案,上下连接过度的是像金字塔似的斜面。第三种由三部分组成,上面为比前二者稍小的圆台,中间为六面体,下面为矮四方体。这些石墩与常见的鼓形石凳不同,造型复杂,工艺讲究,究竟是柱石还是凳子不得而知。如是顶梁柱的基石,为何又无规则地摆在天井里呢?
亭子屋前后堂屋两边各为两间厢房,厢房靠天井的见面上部分为板壁,下部分为墙壁。前厢房板壁上各有两个大窗户,墙壁上的壁画斑剥陆离。后厢房板壁上中部各一个大窗户,墙壁为一般大的石板镶嵌而成,无任何装饰,天然成趣。所有窗花美轮美奂,陈旧生辉。
天井两侧的山墙不愧为艺术的集结。墙头为青瓦,瓦当下面为尺许宽通壁长三种不同形式的艺术造型:薄砖砌成的凸凹线条,绘制花边(有传统的万字),泥塑花卉。下面粉墙大部分脱落,仍可发现原有壁画的蛛丝马迹。
亭子屋两边横七竖八倒着几块石板,上面文字统统被凿得乱七八糟,简直不可辨认。丕先生说,这是“破四旧”搞的。他们把亭子的栏杆拆了,所有的字画凿了……
前厢房檐下是走廊,顶上槛额为扇面木板浮雕。亭子屋两壁山墙上各开了一个门洞,近两米高的门框都是整块条石构成。沿走廊出石门,可通达隔壁左右其他院落。
这一路所见梁柱间、门窗石器墙壁上的装饰美术,无论石雕木刻、浮雕镂空还是泥塑绘画,无论表现的鸟兽花草还是传统故事,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人目不假接。
后堂屋通达后院的门呈品字。堂屋供壁左右各一个小门,壁后是通道,中间的大门通达四合院天井。天井左右是厢房,一路窗花依然抢镜头。过了天井,上几步石阶又是一个堂屋。上了台阶,驻步回望,翻越前院屋脊迎面而来的挡火墙,连绵起伏,参差错落,檐牙高啄,蒿莱摇曳,丹青依稀。回头注目古老的地面,虫草鱼花,隐隐约约。
出堂屋,后面的屋场不对称。丕先生指着门窗紧闭的一栋房子说,里面的东西是奥极和清极两兄弟共有的,他的几个后人准备以后升值。透过窗棂,我们看见一张保存完好的带踏板和床头柜的老式架子床,做工上乘,雕花精美,大有收藏价值。
说到架子床,还有一个相关轶闻。滚龙坝茅坎山向子美家有一张三进式架子床,俗称“三滴水”,真是何等气派。土改时,被分给本地一户姓崔的贫雇农。老崔算得有经济头脑,改革开放后,出让他人收藏,价约三千。
转身原路返回,沿亭子屋右边走廊出石门又是一番天地。走廊一直延伸到隔壁院落山墙的石门,走廊左侧仍然是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