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人类灵魂的殿堂——音乐

放飞人类灵魂的殿堂——音乐

琵琶记散文2025-10-11 15:53:49
2013年10月21日上午,在单位大礼堂聆听了一堂关于“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的专题讲座,主讲人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张铭副教授。张教授的课件原本涵盖了“音乐与人的关系”、“人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
2013年10月21日上午,在单位大礼堂聆听了一堂关于“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的专题讲座,主讲人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张铭副教授。
张教授的课件原本涵盖了“音乐与人的关系”、“人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信仰的关系”、“美育与信仰的关系”、“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文化现状、音乐文化生活现状”、“情感质量、道德水准、信仰质量”等内容,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张教授主要为我们演讲了“音乐与人的关系”、“人与情感的关系”两部分。
从西方文明到中国文明,从音乐艺术的本质、音乐艺术的地位和意义到人的本质,从情感、信仰到音乐,张教授从一个常人无法企及的角度和高度,结合当下社会的实际现状和自身经历,为现场听众奉献了一场由音乐带来的盛宴。张教授分析当前音乐文化现状,对当前存在的人们音乐素养普遍较为薄弱的现象颇有隐忧,他呼吁要尽早地让我们的下一代接触真正的、好的音乐,达到熏陶精神世界、净化心灵的目的。
张教授以音乐为主线,之间穿插他的人生阅历和切身体会,品音乐,话情感,谈人生,悟生命,将音乐与人的情感、信仰甚至人的灵魂融为一体。张教授告诉我们音乐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情感把握,音乐的本质是情感,是人类情感的凝聚体。说到情感,张教授说情感是信仰的基础。感情——情感——情操——情怀,这四个层面是逐级提高并深入的过程,而当下道德文化和情感信仰的缺失,导致部分人的情操出现问题,最终走向堕落,滑入犯罪的深渊。所以,我们需要用音乐和文化来坚固情操、塑造情怀。蔡元培先生说过“以美育代替宗教”,黑格尔说过“艺术最接近信仰”,我国古代学者刘向、刘歆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所以,丰富自身的音乐艺术和文化修养,胸怀就能更宽广,并拥有更加美好的情操和更为高尚的情怀。
在谈到信仰问题时,张教授现场展示了几张他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照片,说拍这些照片时他是在玩命。谈到四登珠峰,张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场修炼的过程,来这世上一遭不容易,有幸投胎为人就要让自己活得尽可能的精彩。要懂得设计自己的人生,明白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终生价值。张教授说登珠峰时,是登到这个高度,还是那个高度,完全靠自己。我明白,张教授是想告诉我们,攀登珠峰,就像攀登人生巅峰,人生能走到哪个高度或达到多少深度,要靠自己的奋斗和修炼。
讲座最后,张教授当场播放了几首经典音乐,《唵嘛呢叭咪吽》、《远方的贵人》、《春有百花秋有月》、《莫扎特长笛四重奏》等。当音乐在礼堂悠扬地响起,我不由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慢慢地、慢慢地,我体验到了一种空灵、清越,却丰富的情感满足,那感觉妙不可言。聆听的时候,我想到了诗歌,总觉得诗歌与音乐有着共通之处,她们都是人类情感的出口,是人类灵魂值得信赖和安放的天堂。
播放音乐时,张教授一边引导我们如何欣赏音乐,一边讲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尽情处还随着音乐的节奏忘我地摆动肢体,拍打桌面,击节而歌。平时在家,张教授也会这样欣赏音乐,有时还一边击鼓一边舞动。讲解音乐时,张教授谈及三个字:“慢”、“静”、“深”,他说“慢、静”是定力,“深”是悟性。他说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看见某人种的农作物长势特别好,就问那人原因,那人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就是比人家多掘了几下”。张教授说这话太有哲理了,多花点时间,多掘几下,就根深叶茂,终成正果。
张教授播放的音乐中,让我感触良多的是那首热西·才让旦演唱的《唵嘛呢叭咪吽》,在张教授的提示下,在歌曲中聆听到了几处从低沉音乐中响起的笛声,持续时间不过短短数秒至十几秒,却异常清越透彻。张教授说演唱者才让旦的父亲已经去世,这首歌曲里穿越而来的笛声在才让心里就是来自天堂的声音,他想念他的父亲。歌曲在低沉了一小段后,突然变成舞蹈般跳跃的音乐,轻松欢快。有人质疑失去父亲的才让,情绪怎么会变化如此之快。才让说他的欢快是泪水堆出来的,因为他的父亲希望看到他快乐。这就是我们少有体会的情感信仰,将忧伤覆盖,表达出心怀酸楚的快乐。张教授不无感慨地说,有许多心灵需要呵护啊,而音乐就是呵护每一颗心灵的,也能抚慰每一个灵魂。还有一首《春有百花秋有月》给我的印象也十分深刻,歌词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偈,是佛经中的唱词。这首诗偈告诉我们人生有春夏秋冬四季风景,但是需要我们抛开琐事杂念,只有心境豁达,才能体会到风、花、雪、月的美。《春有百花秋有月》的曲调“采自江南民谣《春歌》,以高达八百余人次的大合唱呈现人间荣景,和谐歌声由远而近,有着雨过天晴后的清新透亮与盎然生机。”沉浸其中,油然而生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明感觉,恍若隔世。
那个时候,我忽然意识到,音乐,不是嬉皮笑脸的蹦蹦跳跳,不是声嘶力竭的粗犷狂野,不是你侬我侬的缠绵悱恻,更不是死去活来的颓废沉沦,而是一种来自心灵、潜入心灵,周而复始的情感交流。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需求,是人类情感的完美体验,是放飞人类灵魂的殿堂。
张教授旁征博引的讲座,语言生动、内容丰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与信念,引导我们以一种平静却积极的心态,走进音乐、品味音乐,欣赏并爱上真正的音乐。
音乐,来自人类,源于情感,发自心灵,最终又走向人类、融入情感、呵护心灵,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愿美好的音乐常伴你我!

2013-10-23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