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法收拾的静美
初识三穗县良上乡巴冶村,诚如一次诗情画意般的邂逅。那个像是被遗忘的村寨,正在年后正月的日子里,用最是华美的舞蹈和婉转的芦笙传达着一种对于生活的诗性表达。厚重而辽远的良上老山坡,正以一种博大的情怀容纳着
初识三穗县良上乡巴冶村,诚如一次诗情画意般的邂逅。那个像是被遗忘的村寨,正在年后正月的日子里,用最是华美的舞蹈和婉转的芦笙传达着一种对于生活的诗性表达。厚重而辽远的良上老山坡,正以一种博大的情怀容纳着生长于斯的每一个子民,那淳朴得如阳光雨露般的美好心境,只有在良上巴冶那个僻远的地方得以保存和传承。回忆的笔迹定格在正月初六,我无法用墨香浓彩来描述那时的心情,总怕下笔之后空然留下悠长的惆怅,我姑且以一个行走者的姿态来描绘那个村落——一个在正月里用舞蹈和芦笙来唱响美丽与幸福生活的村落。
进入巴冶,可有两条线路:一是从三穗县南下长吉乡,再从长吉乡到良上乡,途中经过贵秧、贵秧水库、茶盘秋、地盛,最后从良上乡西进即可到达巴冶。另一条线路是由三穗县城往西出发,一路沿着320国道直到台烈镇,其中途经陆寨、青洞、跛洞,最后抵达台烈镇。距台烈镇高速公路收费站不远的西边,便是岔往良上去的道路,之后经过寨头屋背、满天星水库,接着经过一个村庄,最后进入巴冶。两条线路,各自拥有独特的风景,道路两旁可看到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有拔地而起的幢幢屋宇,正是改革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幸福的福祉。
巴冶,那是一个静谧得可以听到心跳的地方,公路穿村落而过,南北青山葱郁,坡度柔软缓和,那里地势平坦,地形呈狭长之态。路像一条飞扬的飘带,而巴冶则像一颗翡翠镶嵌在飘带的中央。公路的延伸处的两旁零星的点缀着新居,沿路的屋宇还贴着喜气洋洋的新春对联。在村落最是集中的的西边,便是一个芦笙场。
那是正月初六,相逢美丽的时节,一场盛大的芦笙舞蹈盛会即将在那个芦笙场拉开帷幕。年轻的妈妈头戴银饰,身着蓝色的绣花衣裳,牵着不过一岁多点的小姑娘,兴致盎然的来到了芦笙场。其中小女孩的银饰最为耀眼,其巧夺天工,雕琢有花鸟之属。当是时,最是靓丽的风景莫过于来自村里的十七八岁的苗家少女,她们的出场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她们戴着精心准备的银饰,穿着质地优良的苗装,像是一朵朵初春里盛放的花朵:其看上去温润而多情,怡然之态静如处子。
那是一位叫贞怡的女孩,她的美丽恰如她的名字一样动人,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感受。那次我和朋友冒然的拜访了她家。当时她在新建的楼房前接待了我们,她的那份羞涩之美,只有在巴冶那里可以获取,那种羞韵丝毫不掺杂邪念,诚然是一种纯净的美。她热忱的把我们接入了她的家中,那时她的妈妈正在忙着给她梳妆打扮。她的父母亲非常大方,像对待客人一样欢迎着我们的到来。贞怡的妈妈在细心的给她整理着绣制的苗装,服装上织着纹饰繁复的图案,其天然自成,线条舒畅。当贞怡姑娘穿上苗装之后,一位清纯自然的姑娘正如画般呈现在你的眼前。此时,她正用淡淡的粉搽饰润泽的面容,同时用唇膏轻轻的抹着嘴唇。当一切完毕之后,一位洋溢着苗族韵味的姑娘正如一朵生长于湖中的莲花,怒放着无限柔情和千般娇美。就在她步入芦笙场之际,人们的眼神都聚焦到了她的身上,场外的小伙们正在不停的用手机相机拍照。
最是热闹的时刻终于光临,那是09年正月初六下午两点的时刻,地点是三穗县良上乡巴冶村。村里的年轻妈妈带着秀小的小女儿,穿戴着准备已久的苗装和银饰;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在翩翩起舞;村里的年青小伙穿着灰黑色的衣服,头上盘着黑色的布,他们兴致勃勃的加入芦笙舞会;中年人和六十多岁的老人也加入了芦笙场,他们多半是吹奏芦笙的高手。修长的芦笙在老人的嘴里吹奏出了雄浑的气韵,其像是在讲述着古老的岁月,从老人的脸上我看见了时日的沧桑和他们对于美的生活的歌颂。
非常富有节奏感的舞蹈,伴着悠扬的芦笙,此刻,加入舞会的任何一个人脸上都充满了笑意。后来我得知:这样的芦笙舞会每年的正月初六都要举行,一直持续三天,然后再到其他的地方去参加。老人告诉了我,这样的舞会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使我更为深信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的这种诗性表达,充满了乐观与豪迈的情怀,当面对一切都以舞蹈来讲述之时,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纯然心境!
由此,我深刻的体悟到了一个地域性的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往往是以一种独特方式去诠释关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诉求某种蕴藏在民族内心深处的心理能量时,要么是一种仪式性的表达,要么是一种放纵的诗意释放,再就是用一种静美的舞蹈来传达,巴冶,正是选择了后者,其以一种静谧的芦笙舞蹈来诉求心理层次上的高度期望,在这种选择上,良上乡巴冶村的苗族同胞用无法收拾的静美和华丽的服饰装扮了这种期盼,这又何尝不是一次唯美的人生旅程?
巴冶,无法收拾的静美,我企盼着再次光临,带着我不再苦涩的灵魂。
2009年2月17日16点于雷山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故乡的夏收
下一篇:在改革中消失的青岛味精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