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间心头

眉间心头

农奴散文2025-08-26 19:08:20
一、情绪指头间的日子一算来已经有16年,我自己吓了一跳,我离开家已经有这样长的光景了。彼时的我,不过是青涩的中学生。我的家,滇西边境的一个小城市,腾冲,古称腾越州。名字的得来据说是因为自古家乡就盛产一
一、情绪
指头间的日子一算来已经有16年,我自己吓了一跳,我离开家已经有这样长的光景了。彼时的我,不过是青涩的中学生。
我的家,滇西边境的一个小城市,腾冲,古称腾越州。
名字的得来据说是因为自古家乡就盛产一种叫藤篾的植物,该植物和竹子有几分相似,却又不尽相同,可以用来编制各种家具,自小我就是坐着藤篾椅长大的,椅子松松软软,坐上去温温柔柔,可以轻轻的感受到一种母爱。
小城依着四季青葱的高黎贡山,大盈江穿城而过,清山绿水中的人们秉承了一种灵性,并把它代代相传,又巧处在南丝绸古道上,所以腾冲自古就有了经商的传统。
清晨,当笼罩着的薄雾还没有散尽,男人们的马帮就出发了,叮铛的铃声悠扬而带着几分离愁,此去的路很长,到缅甸或是西藏或更远。女人们送了又送,当身影已成模糊,转过身,擦干泪便开始用自己的温柔和坚韧撑起一片家园——有条有序。
我的姨奶就是在这样的一次送别之后和姨公成了永别。27岁的她带着两个孩子,走过风风雨雨,两间瓦房,补了又漏,漏了又补,她始终没有离开,儿孙们逐渐大了,姨奶逐渐老去,她无怨无悔,只为心中那盏永存的灯。她执着的相信着,总有一天她深爱着的那个男子一定会轻轻唤着她的小名,来到。姨奶走了,送她的那天我远在昆明,眼泪还是忍不住的掉了下来,只为了她心中的那分永恒的爱。

二、从前
腾冲早的时候曾是以阿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明代开始就不断有商人涌入,直至阿昌的完全淹没,据说中间经过了战争,很残酷。小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两枚土炮陈列在文化馆里,老人说那就是打阿昌时留下的。领地争端向来都是战争的根源,脚下这片红土,记录了掠夺、血腥和弱者无力保家痛苦的哀号。汉文化自此开始了它的统治。
城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有了雄伟的城楼,宽阔的护城河和铺满青石板的街道。正当人们憧憬着未来,向往着一个更加繁荣的世界的时候,战争一夜间再次降临。
1942年5月10日日军从缅甸入侵,炮火中一切顿时化成了灰烬,城市倾倒,腾冲沦陷了。人们四处逃窜,几百年的的家业顷刻“樯橹灰飞烟灭”。抗日的国民党军队顽强抵抗,他们一排排的倒下了,鲜血染红了来凤山,国殇墓园里将军和士兵平等的在这里长眠了,为了保卫国家,他们躺在了他乡。真正的英雄。永恒的。
大批的日军向内地入侵,打到怒江桥,守桥官员李根源留下了这样一句足以让腾冲人骄傲100年的话,“头一颗,血一盆,誓与怒江桥共存亡”,一种人类最勇敢的力量把敌人挡在了桥的这边,止住了日军疯狂的进攻步伐。每每想起这句话,心里都会热血沸腾,就如奥运会上五星红旗升起的瞬间,感动来自心底,不经意间眼睛就被弄湿了,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深深自豪着。我一直来都认为人的爱国心是与生俱来的。
抗战胜利,重拾家园,废墟中很快一个新的城又起来了。人们依然喜爱着商业——它让腾冲人民在此生生不息。比邻着缅甸这个世界最大的翡翠产地,腾冲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翡翠集散地之一,腾冲人走出去,外面的人涌进来,有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泰国人、缅甸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翡翠商人,大家有着不同的肤色持不同的语言与腾冲人和睦共处着,形成了这个边境小城上的一道风景,经久不衰。

三、读书
腾冲自古就宣扬儒商,所以就有了念书的传统,小的时候很多的亲戚家和我家一样堂屋里都挂着一个西洋钟,没有别的,只是为了准时叫小孩起床上学用的,当时并不觉得奇怪,现在想来,这样美好的传统是值得自豪的。
早在上世纪初腾冲就有很多学生东渡日本留学,那时即使到昆明也需十天的路程。在山的那边的那边,谁又会想到存在着这样一个以学为美的城市呢。并不需要“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样的话来鼓励他们,他们用智慧诠释着自己的生活,让一切合情合理并井井有条。
家乡前几年开始旧城改造,路是笔直的修过去,四通八达把整个城市连接起来,于是有搬迁有拆房,只有修到腾一中门前那一条路是斜的,因为大家说,学校是不能动的,门都不能挪,于是留了下来,把路让了过去。听到这个,我很感动,因了重视,让一代代人走出山里,能见到更远的风光。
腾冲城郊一个叫和顺的小村庄里,有着一个全国最大的农村图书馆。小的时候曾和爸爸到那里去看书,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珍贵的藏书,印象中图书馆的二楼有一位很老的先生,是爸爸的朋友,他每天都在进行着这些图书的整理和目录的编辑工作,神态安详平和。去年回家又到着这个地方,老人已经过世,心中淡淡的有一丝惆怅。

三、翡翠
从小我便是看着翡翠长大的,因为我生在了这样的一个世家。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并没有赶上奶奶嘴里的“那时,光来我们家帮工的师傅就有两桌”的好时候。但我记事起奶奶还是在自己做着一些小的加工,从璞玉到加工成一个漂亮的工艺品全都是靠奶奶的一双手。
那个动荡的年代家里被整得很惨,爷爷和奶奶都被拉去跪过,为了让孩子们吃的多些,奶奶整天饿着,省着粮食,所以当我记事起奶奶便是清瘦的。那个残酷的岁月可以让人丧失所有活下去的勇气,含冤而去的人很多,可奶奶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抱怨或愤怒,只是轻描淡写,向我们轻轻道来。她的骨子里永远有着那分淡定和稳重。
我四五岁时候吧,奶奶把藏在柜子里的那些玉器工具一一翻了出来,开始做些小加工补贴家用。印象中有解盘、沙盘、皮托和勾托。翡翠极硬,解玉时需在解盘下放一口装满水与金刚砂的锅,解盘是铁的,硬度并不足以分解翡翠,只是在转动过程中,不停加入金刚砂一起旋转,才能把玉切开。沙盘是金刚砂的圆盘,用来打磨。皮托是皮制的,用于磨出玉石的光泽。勾托用于雕刻,奶奶用来钩猴子眼睛的盘,只如铜钱般大小,控制起来很有些技巧。所有的盘都如蹬缝纫机一般用皮带带动的,只是节奏慢些,吱嘎作响。
雕刻图案都系奶奶手绘,我一直敬仰着奶奶的心灵手巧。

四、美食
说到吃,首先想起的便是擦粉,这是我最喜欢的,几乎伴随了我整个的童年时光。叫擦粉的食物仿佛很多,但此擦粉并非彼擦粉,名字巧合而已。家乡的擦粉是用甜荞面加入水过滤后,下锅搅成糊状,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