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己而歌

为己而歌

属兵杂文2025-08-08 08:10:42
今天又是教师节,在朗月高照、桂香弥漫的金秋月夜,本已是淡泊的心,在阵阵凉风的吹拂下却夹杂着丝丝的感动,在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的短信和电子贺卡时,我记起来自己的职业,我是一名教师,一名让自己时而感到骄
今天又是教师节,在朗月高照、桂香弥漫的金秋月夜,本已是淡泊的心,在阵阵凉风的吹拂下却夹杂着丝丝的感动,在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的短信和电子贺卡时,我记起来自己的职业,我是一名教师,一名让自己时而感到骄傲的职业,我先为自己的恩师送去问候,再为自己道一声“教师节快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常常被赋予这样神圣的使命,当了十二年高校老师,愈发愧对于这样的殷殷之盼。面对一群年轻的面孔,我不知从何开始传道授业。虽已过了而立之年,自己还经常一脸的茫然,世界之大,宇宙之广,让我无所适从,更不敢言为他人布道、解惑。我乐意为学生尽微薄之力,我更期盼有人为我解开生命的玄思。当我在三尺讲台上意气奋发、指点江山之时,我是自己思想的主人;看到下面洗耳恭听的学生,我不敢张狂自大,生怕自己的言论造成负面的影响,七上八下的不安常常在课后让我惴惴不安。当我有幸跻身于学生之列,聆听并陶醉在大师讲座时,大师们的崇高淹没了自己微弱的呼吸,感觉自己就是一只洁白的羊羔,在广袤的大草原上尽情地吮吸阳光和绿草的乳汁。我不敢为人师,我渴望成为大师,某一日成为灵魂的导师。
“教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我为师以来最深的体会。面对一双双清纯的眼睛,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的压力让我课下没有丝毫的轻松之感和倦怠之心。没有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知识,更没有可以通往罗马的捷径,只能在万籁俱静之时披星戴月、苦守书斋。中西的贯通,文史哲不同学科的融合,这是语言教师面临最大的挑战,绝非是仅仅停留在语言技能方面的传授。课堂上传授知识,不能信口开河,要有据可依,有理可考,不但要求有成体系的知识系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仅仅达到学生的基本要求,如想要达到大师级别,拥有学者的优良品质,一定需要长年累月的修身养性。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非一日的成就。在高校里,那些受人尊敬的教授,基本是白发苍苍的学者,像我之乳臭味干的小辈似乎刚刚出发,要做大师明星的级别,必须要经历岁月的洗礼。青春就是这样在寂寞和探索中艰难度过。幸运的是年轻有为的少壮派,可谓凤毛麟角,他们身体健壮、满腹经纶、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已经迈上了康庄大道。最可惜的就是不走运的碌碌无为之辈,几十载寒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高校不再是纯粹的象牙塔。社会已经走出了靠道德规范和文化约束的时代,经济大潮下,学校受到巨大的功利主义的冲击,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大学生不再是肩负时代重任的天之骄子,逐渐成为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失去了个性,失去了独特的魅力。学生不再追求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精神,而趋于日益的实用主义。教师也面临社会主流文化形态的冲击,为师之本和为师之道也在逐步丧失。面对生与死、轻与重,师者应如何抉择,如何能保持高风亮节,坚定地走向前方才是我们每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独善其身或兼济天下”还是在庸俗中自我的沉沦是每一位身兼重任的人的抉择。儒家的仕途思想仍然深深嵌在很多所谓的教授和学者的骨髓里,一旦功成名就之后,就会满足于鲜花和掌声,转向对名利的无止境的追逐中,逐渐失去了时代先锋的特性。不再拥有“先天下之忧而虑,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精神。也有很多没有很好把握自己的教师在大浪淘沙中迷失了方向,丢失了自我,否定了个人的价值,无从谈及悲天悯人的大气。当然也有很多舍生取义的真正文人,他们以社会为己任,站在时代前沿,奋臂疾呼,能为时代的需要高声呐喊,可惜这样的人太少,大多数是敢怒而不敢言的文弱书生,也许不是真正的懦弱,经历过风雨飘摇的文人不敢再锋芒毕露,学会了明哲保身的养生之道。
回顾自己的教书生涯,从英姿飒爽的小年轻到沉稳干练的中年阶段,虽然没有很大的建树,但始终没有丧失一个知识分子应具备的良知和时代精英的责任感,用我自己的辛勤汗水和博大的爱心浇灌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同时我给自己也订下了目标,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学生做好树人、立人的榜样,以我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奉献作为个体的光和热。我辈虽然渺小,但在自己的田地里辛勤的耕耘,一用汗水换取丰硕的成果。既然选择了这样的路,我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即使尽头没有彩虹,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超越于物外的幸福。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学生的问候就是对我最高的奖励和鼓舞,我陶醉在这闪烁的烛光里,为自己道一声“节日快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