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争锋

谁与争锋

继体杂文2025-10-21 13:28:16
很早之前就想为我心中最敬重的两个作家写点东西了,迟迟拖到现在不是因为我懒,而是我怕早些时候还没能够真正的解读两位伟大的人和他们的作品。近来又将两位武坛前辈的大作重温了一遍,一股要用文字来表述自己感情的
很早之前就想为我心中最敬重的两个作家写点东西了,迟迟拖到现在不是因为我懒,而是我怕早些时候还没能够真正的解读两位伟大的人和他们的作品。近来又将两位武坛前辈的大作重温了一遍,一股要用文字来表述自己感情的冲动就再也遏制不住了。
我最早接触的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记,这是先生的颠峰之作也是他的封笔之作,为其痴迷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因为这部书是金庸先生毕生功力所凝结的最精华之所在。那年我一十九岁,在此之前虽然也看过几本武侠小说但只是一些仅能用来打发时间的无聊之作没能留下多少映象。看过鹿鼎记后我不禁感叹:世间怎能有如此好看的小说!从此之后的几年里一个叫金庸的老人便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主体。我一本接一本的看,那个时间应该算是一段很愉快的经历。因为有自己喜欢看的书总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多姿多彩的武侠生活,一部部丰盛的饕餮大餐,让人怎能抵挡的住诱惑?或者我连抵挡的念头都没有,我欢喜都来不及还说什么抵挡?
可是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件大错。金庸先生的小说加上越女剑也才十五部,象我这般如饥似渴的看当然没用多长时间就看完了,我陷入了困境。因为看过金庸先生的小说之后忽然发现再也看不进去别人的书了。世间有两种人是可悲的,一种是没看过金庸先生小说的人,因为他们错过了世上最赏心悦目的文字。另一种是看完金庸先生小说的人,因为这世上已再无书可看了。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一遍一遍的复读,这其实不算是件坏事,因为在复读的过程中我对金庸先生的情操与才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很大程度的增强了对宋元明清时期历史的了解。增加自己的学识总是件好事情。不过历史的真相和金庸先生的描述是有很大偏差的,真正的历史远不如小说精彩。所有的金庸迷大概都和我一样有一个特点:明知道真实的历史真相却依然愿意相信金庸先生的描述。和别人争论。谈话的时候引经据典多丛小说中选取。没办法,这就是金庸小说的魅力。
金庸先生的小说真正的做到了让人百读不厌,回回看回回有新体会。这是其他作家的小说所不能达到的。更要说一句金庸先生以旷古绝今的本领展现了中华武术的维美与神韵,用一只生花妙笔将武功与暴力分离而与侠义结合,开千百年来未有之先河。正所谓你不佩服都不行。而金庸先生最大的贡献不是给人们带来这十五道绝妙美食而是大大提高了武侠作品在文坛的地位。他在天龙八部的后记里有这样的一段话:武侠小说并不纯粹是娱乐性的无聊作品,其中也可以抒写世间的悲欢,能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金庸先生不但做到了这一点更且超越了这一点。他以真切的行动告诉了人们武侠小说也是小说,同其他类型的小说并无二致。小说有优劣而文体无高下。
凡有华人处,谁人不知金庸大名。纵然无华人处知晓金庸者亦所在多有。武侠小说的真命天子,金庸先生当之无愧。
金庸妙笔谁与争锋!
接触古龙先生的作品是有些偶然的,可是偶然之中却带着必然。
我看的第一本古龙作品是陆小凤传奇,当时金庸先生的每部小说都让我读了不知道多少遍了,确实该换换脑子了。虽然那时对别人的文字极为排斥,可是有书看总比没书看强。朋友手里刚好有这本陆小凤传奇,于是就拿来看。这一看便将我带到一个与金庸先生描述的不同却相通的另一个江湖之中。这个江湖充满着惊险。机巧。刺激。与神奇。了解古龙本人则是后来的事情了,金庸古龙齐名当世决非巧合。若说金庸先生将男女之情的美推向了极至,那么古龙先生便是将朋友之情的美送到了颠峰。这与古龙先生的个性是有极大关联的。可以说古龙先生是一个真正的铁骨男儿性情中人。他笔下诸多浪子侠客都是他的影子。单以小说而论,古龙略逊色于金庸。若说为人,百余年来无有比古龙先生更真的人。我就是嗜酒,我就是好色,为饮酒可以不顾身体,为女人可以一掷千金。当然为朋友更可以两肋插刀。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可以毫无掩饰的展示给世人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他真正做到了放浪形骸畅情适意和爱恨分明。看不起的人,纵然可以将我砍死却无法让我喝下你敬的酒,和自己的朋友则再劣的酒也可以一醉方休,这就是古龙。我不喜喝酒,然每忆起古龙先生总要小酌几杯。这样真切而又可爱的人当浮三大白!
古龙先生与金庸先生一样毕生致力于提高武侠作品的地位,可惜天不假年使得这位人杰过早的离开人世。不过他的作品和精神却能永久的激励着后世之人,先生在天堂亦可足感欣慰了。古龙先生的作品(指中后期作品)语言脱俗自成一家,情节紧张刺激,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人物个性鲜明是众多武侠作品中出类拔萃的少有之作,虽不能象金庸先生的作品那样让人百看不厌却足以感动读者让读者了解世间各个阶层的悲欢离合有常无常,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这正是他的作品让人手不释卷的原因。
后世有诸多武侠小说家模仿其风格写书却只得其形难得其神。正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凭添笑料耳!没有古龙的才学与经历怎能写出古龙式的小说?古龙先生是真正历经磨难挫折从无名小卒而到一代大侠,岂是凡夫俗子所能学得?千百年来只有一个古龙,而古龙之后再无古龙!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