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岁男孩“走后门”不是“雷”人是愁人
“妈妈,你送点东西给班主任,跟她说一下,让我当班长吧。”你能相信这样的一句话是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口中说出来的吗?市民王女士说,听到儿子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被“雷”到了。看来,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忽
“妈妈,你送点东西给班主任,跟她说一下,让我当班长吧。”你能相信这样的一句话是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口中说出来的吗?市民王女士说,听到儿子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被“雷”到了。看来,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忽视不得啊!(05月29日现代金报)。王女士被“雷”到了,但是,笔者却没有被“雷”到,许许多多的家长也不会被“雷”到。因为,这个孩子要做的正是成人天天都在做的事实,也是一些学校天天都在重复的故事。只是,这这样的事实让人忧虑,这样的故事让人着急!
时下的小学里,别说是当班长要给老师送礼,就是当个一般的班干部、当个小组长、乃至评选三好学生、调换一个座位,哪有一样不送礼能够做得到?民间不是早就有“一千元坐中间,一百元坐两边,不送钱、看不见”的顺口溜吗?这还是早几年的行情,现在恐怕早已不是这个数了。
一个在文化单位工作的被人视作十分清高的朋友告诉我,他从出世以来,从未为自己的事踏过领导的门,也从未因为亲友的什么要求而求过什么人。但是,为了孩子读书的事,从幼儿园开始,到孩子高中毕业,孩子的每个班主任和重要的科任老师,他都把门槛踏破了。有的时候,稍微去得稀少一点,老师就会变着法子开销孩子。听完后,笔者也深有同感。
但是,如果把这全归罪于学校教育理念的失衡、归罪于老师的职业道德丧失,显然是有失公允。其实,这只是当下社会现实的写照。
在当下的一些地方,领导都掌握着话语权和资源配置权,但是,有的领导的不是把这些权力用于如何搞好工作、服务百姓上。而是把权力当成了逐利的资本,当成了敛财的平台。对下属或有求于他的人,或是强打恶要;或是直接索取;或是旁敲侧击;或是迂回暗示。是有“礼”的提拔重用,会谄的刻意栽培。没“礼”的弃置一旁,刚直的冷眼相对。所以,有的人为了得到领导的赏识,为了捞取一官半职,就不惜人格、不顾自尊,满脸堆笑,双手奉“金”。
而满脸堆笑,双手奉“金”的人谋取官位,获取权力的目的,并不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大的范围内获得黑色收入、灰色收入。得到更多“来源不明的财产”,享受更多更好的“花魁”。所以,有官员总结说,要想获得升迁、得到重用就必须实行“一手抓行贿,一手抓受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
而且还不仅仅是官场如此,记得有人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人人有颗腐败的心”。有些人平时口里也高喊反对腐败,谈起腐败来是深恶痛绝,嫉恶如仇。但是,一旦要办什么事情,就想找关系、“开后门”。如果手中有一点权力,就想着要为自己或亲友谋点好处。真正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流风所及,教育界自然也不能幸免。过去,教育界被誉为清水衙门,老师都很清高。现在一些学校已经完全不是旧模样了。一些地方,教育官员成了腐败爆发的集中地。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广东英德市,教育局原局长赖来新在各种来钱的管道中收受贿赂;他一查处,跟着就“牵连”出了这个县级市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长,发生了“壮观”的百名校长自首事件。就是在一些山区、贫困地区,教育系统的官员也大都富得流油。一个乡镇中心校校长就可以得回扣、吃空额,拥有专车,住有别墅,子女都能享受财政供给。
老师们不能象官员那样吃教师、吃下属、吃老板,就在自身职业上动脑筋,把自身职业的潜力挖掘到极限,把自身职业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有的老师,学生一报名就把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都了解得详详细细、登记得清清楚楚。对那些权贵家庭的孩子是高看一眼,优待十分。是班干部由他们当,座位凭他们选,三好学生任他们得。那些没有背景、家长又不愿意打点的学生,则当干部没有份,挑座位也无缘,评先进只干看。
在这样环境的熏陶下,孩子们自然知道了金钱的魔力,懂得了权力的厉害。因此,千方百计要钻一个班干部干干,想方设法要搞一个“三好学生”当当。而要打点老师,他们自己又不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手中没有资本,只好向家长讨要。
如果说,孩子为了当上班长,要求送点东西给班主任,就让大人担心的话。更让人忧虑、更令人着急的是:孩子当班长的目的。他们一心想当上班长,除了有向同学炫耀的资本外,更主要的还是想利用班长的权力来抖威风,颐指气使地指挥同学,趾高气扬地管理同学,为所欲为地“修理”同学,甚至是无所顾忌地勒索同学。有的班级,班长就是“太上皇”,说一不二,是一切好处都占尽。对同学是随意驱使,任意宰割。
英国的山缪尔.约翰逊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及真伪,并使人倾向于善于真,排斥于恶于伪”。但是,如果大环境不是“倾向于善于真,排斥于恶于伪”,那又怎么能够让学校成为一块“真、善、美”的净土呢?学校不是一块“真、善、美”的净土,又怎么能够“使人倾向于善于真,排斥于恶于伪”呢?
所以,从根本上说,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社会现实的写照,都是社会观念的折射,都是社会意识的反映。如果不改变社会现实,不清除社会弊端,而只责怪孩子成熟太早、模仿性太强,肯定是于事无补。根本的办法是要改变教育制度,改变社会现实,改善孩子们成长的环境。这样,这些“雷”倒大人、急死大人的事件才有可能绝迹!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听钱宁讲《新论语》
下一篇:非主流少女特质是冷艳颓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