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诗词赏析
粗略读完《红楼梦》后我认为其实,曹雪芹是十分珍爱薛宝钗这个人物的,不知道其他人为什么会把她解读成一位“世故、攻于心计”的女子。其实他对宝钗的珍爱全藏在了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中
粗略读完《红楼梦》后我认为其实,曹雪芹是十分珍爱薛宝钗这个人物的,不知道其他人为什么会把她解读成一位“世故、攻于心计”的女子。其实他对宝钗的珍爱全藏在了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中的海棠诗。他借薛宝钗的写道: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在解这首诗之前,我想先说说同时创于此地的林妹妹的海棠诗。详过《红楼梦》的人一定对林妹妹做这首诗的场景记忆深刻,因为大家都在闷头写诗时,这位“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却自持诗才并不急着去作诗,等大家都做好了时才“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她掷与众人的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份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曹雪芹借李纨的口,用“风流别致”一词评论了林妹妹这首诗。而林妹妹给人的感觉却正好是“风流别致”,她的美恰似“洛神”,风流蕴籍,神仙体态,令宝玉一见情深。正因为这位“世外仙姝”近乎完美,很多专家都认为黛玉这一角色是曹雪芹塑造的。我在读《红楼梦》时,也常觉得林妹妹有种飘浮感,而网上有一种说法是,这个角色并非无中生有,可能是曹雪芹少年时,在皇宫里偶遇的一位少女。他对她一见倾心,并念念不忘,日思梦萦。但因各种原因,曹却再也没见过这位妹妹。他便在小说里塑造了这么个妹妹,并来到他家与他相恋,也算是完成曹氏的“意淫”。说林妹妹的蓝本是一位皇宫里的少女,我也并不是乱说,且不说林妹妹的超凡脱俗诗才,她的“潇湘馆”的布置,甚至一举一动,都带着一种高雅的“行为艺术”,非民间女子可以比拟。你若小心对比上面两首海棠诗,你就会发现林妹妹的花盆是“玉为盆”,而宝姐姐的却是“苔盆”。这一对比,你就能觉出林妹妹的“皇族气质”。
然而,林妹妹这首“风流别致”的海棠诗却输给了宝姐姐的“含蓄浑厚”屈居第二。宝姐姐的诗何以“含蓄浑厚”?恰是因为曹雪芹将他深深的真情藏在了诗中。“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诗的第一句就道出了宝姐姐的成长环境,一个白天都关着门的家,是多么封闭和冷清呵!你看连花盆上都长着青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宝姐姐国色天香,青春年华,却以“冰雪为魂”宝姐姐失去了青春热情,成了位中规中矩而无个性的封建家庭的大家闺秀。不过就算宝姐姐是位“珍重芳姿”的冷美人,但大家一定不会忘了她扑蝶的场景吧?“只见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去了。引得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淋,娇喘细细”。看,一位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自然流出,真是“淡极始知花更艳”!关于宝姐姐的相貌神态,服饰行为,曹雪芹都有细细的交代,我觉得这个角色的人物蓝本一定是曹现实生活中一位熟悉的女子。他对她深深的同情寄托在最后一句——“不语婷婷日又昏”,一个如此美丽而又韶华盛极的女子,却过着多么寂寞的日子啊!林妹妹尚可耍耍性子,可她呢?人生真是苦不堪言!
曹雪芹珍爱并同情宝姐姐,却并不代表他会爱上这样一位女子。在《红楼梦》里,宝玉代表的是对封建思想的反叛角色,他和宝姐姐之间绝对不可能发生爱情。宝钗是一朵用他最痛恨的封建思想浇灌出来的牡丹花,她失去了自我,没有了生命最原始的热情。。
最后用我姐姐的话来总结一下《红楼梦》,《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字中的“芹”字最能代表这部著作。并是“芹”即“情”,若把“芹”字拆开来解,则是这本书“草率懵懂开了头,却又千斤之重的落了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