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和田玉

初遇和田玉

军人散文2025-10-30 07:22:27
初遇和田玉是在不经意间。那是一块不足十克的羊脂玉。我和美好事物相遇总是相见恨晚。与此相仿,同和田玉的初次相遇就是这样,但是终归是遇见了。触摸到洁润如脂的羊脂玉时,十指立刻感觉绵软无力,深恐拿捏不牢而失
初遇和田玉是在不经意间。那是一块不足十克的羊脂玉。我和美好事物相遇总是相见恨晚。与此相仿,同和田玉的初次相遇就是这样,但是终归是遇见了。触摸到洁润如脂的羊脂玉时,十指立刻感觉绵软无力,深恐拿捏不牢而失手滑落。也就是从接触到和田玉的刹那,沉睡于脑海深处的关于玉石的所有印象和记忆的感知,立刻清晰、准确地得到定位,如同蜘蛛织网一般相互交织起来,勾连起我遥远的对玉石的所有回忆。从乡下老汉嘴里的玉烟嘴到老妪腕上的玉镯,从游街串巷商贩的戒指到新婚村妇脑后的玉簪……但是——让我最为难忘的还是同宗的一位大爷腰间的一串平安扣。
我那时是远远不懂玉的,既不是不喜欢玉石,也不是不想接触玉石,其实是应了一句老话,玉无价。生活在穷乡僻壤之中,距离玉石自然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观念深处,惟有达官贵人或雅士君子才有佩玉的特权,对于乡间草莽、贫贱布衣,根本就没有接触玉器的机会。但凡在乡间见到的有限的几件玉器,多半也是见闻甚广和破落乡绅的后裔持有。看到玉器的鲜亮后,并不会有一丝一毫的非分之想,毕竟多半人不曾拥有的宝贝。而对那位大爷腰间的三颗平安扣记忆犹新的原因,至今也说不准确,也许是因为玉扣的颜色,血红欲滴,也许是他平民的身份吧,再或许是老头儿年岁过百却精神抖擞——乡人一遍遍口耳间不断翻新的传说,老人的健康来自于玉石的护佑。此等对玉石童话般的描绘,至今还光照在我的心坎。
如今,由于勘探和开采技术的提高,玉石不再是权贵一族的身份的陪衬,质地一般的玉器也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这也使得我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玉器,也使得我可以深深沉湎于对玉石的温软记忆。一款和田玉石把件,一串和田玉石手镯,或者一款和田玉吊坠,拿捏在指掌之间,其温润的脂分,充盈饱满的色泽,沉甸甸的分量和坚韧的质地,可使人产生一种人和玉之间的温存。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有仁、义、智、勇、洁五种高贵品德,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玉的外观、结构、光泽、物理性质和机械强度。与之相匹配的,是玉石的五种特征,就是要温润、内外一致、敲击声音清脆、不容易损坏和断口平滑不会伤到别人。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我认为五德足矣,现实中人,能具其二、三者,鲜见了。
初遇和田玉让我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整日地泡在玉器店,一件件细细端详,认真辨别和田玉的细微特征,竟然走火入魔一般不知疲倦且乐此不彼。从和田玉的色差上来看大致可分为羊脂,一级白,二级白,清白,青糖、红糖,黑糖,青花等,从皮色上有早红皮,秋梨皮,洒金皮等,而从脂分和只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籽料,山料。后者是最难区分的,一般可通过玉质的紧密程度,敲击的声音和玉质的纹理和斑点形状加以区分。由于和田玉的产量日益稀缺,很多制假售假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把山料磨光上色后充当籽料,更有甚者,商家用巴基斯坦白玉、阿富汗白玉和韩国白玉冒充和田白玉出售。玉器商家种种劣迹终究是利欲所使,相悖于玉器之五德甚远了。
每当我把玩一件称心的玉件,或身处玉器店档,心情便会盈盈然然,陶陶感悦;与诚信的店主探讨,或与慕名观瞻玉石的一般顾客交流心得,我发现每一件玉器,每一个玩玉的人都有着一段故事,或关于人的故事,抑或关于一件玉石的故事。有了故事,玉石就有了生命;有了故事,似乎就有了中国人对玉石一脉相承、情有独钟的文化传统。和田玉来自于雪域高原下的喀什玉龙河——手握和田玉,感觉是握住了奔腾的玉龙河,闭上眼睛,我仿佛可以听到汹涌的河水遵循着河道亘古向东。手握和田玉,感觉握住了玉的精神,所有关于玉石的传说,所有人们想说欲说的故事,就是纯洁心灵向往的彼岸,想要到达和正欲到达的,即是开始——一如我——初遇和田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