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读东方煜晓
近日,安徽散文家协会精心打造的安徽“新桐城派文汇”丛书已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青年作家东方煜晓先生的散文集--《淮南散记》作为该丛书的急先锋率先面市,捧而读之,感触颇多,更是越发增加了对先生人
近日,安徽散文家协会精心打造的安徽“新桐城派文汇”丛书已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青年作家东方煜晓先生的散文集--《淮南散记》作为该丛书的急先锋率先面市,捧而读之,感触颇多,更是越发增加了对先生人品、文品的敬仰。我一直认为我与东方煜晓先生是一种纯粹的师生关系,尽管先生在三尺讲台前挥洒激情时,我无缘亲聆其教诲,尽管与先生相识后,他便是一直是我的直接或间接领导,所有的一切都无法改变我这一固执的想法。其实,我真正与东方煜晓先生相识不过三年时间,但知道先生却要追溯到十几年以前了,当时我还在高中读书,正是目高于顶的年纪,我想我的同学大概也是与我一样的不知天高地厚,眼里除了舒亭、北岛,便是顾城、海子。而当一位来自凤台的同学却表现出了对东方煜晓先生的一种无限的仰慕,这让我们感到了万分的惊讶。也正是这份惊讶让我开始留意于先生的作品,这一读便是近二十个年头。
2004年先生出版了第一部作品集--《春天的走廊》(诗集),该书当年便荣获了淮南市十个一工程奖。对于先生诗歌的艺术价值,在此我不想妄加评论,让这个题目继续由那些专业人士们去完成吧。再者说,我读先生也并非是要进行专业的诗歌研究,只不过是想读出一份灵性与清新,读出一种快乐与亲切。记得一位曾在一个偏僻村庄挂职的朋友说过,闲暇之际,不管是冬日午后还是夏之黄昏,不管是春风送暖还是秋雁南归,静坐于空寂的村部小院,大声颂读先生的诗篇,真是别有情趣。而让我感到读先生诗歌最大的情趣倒是和朋友相聚笑谈之际,时常借用先生一、二诗句,伴茶佐酒,满座欢笑。或有先生在时,更是会心一笑,真可谓是人生一大快事。
时隔三年,先生再度推出了《淮南散记》,对于这本散文集,或许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感情因素,总觉得自己读出了许多别样的感受。首先是感受到了先生的执著。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对文学的孜孜以求,其执著令人敬佩,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相对浮躁的时代,真正能够做到为文学而写作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但是我敢说先生做到了,不光是因为先生有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心态,关键是因为在先生眼中文学依然是文学,她不会其他因素的干扰而改变了本质。再是感受到了先生的勤奋。好象是叶兆言曾经说过,没见过谁写了几百万能字还没有成为作家的。这句话在先生这里可以说是得到很好的印证,《淮南散记》所收录的这38篇,约10万字的散文,与先生每年创作发表的数百篇作品相比,也只能说是微乎其微,先生的勤奋除了让我等感到汗颜之外,更是让自己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三是感受到了先生的素养。金庸先生曾在《天龙八部》中对佛学与武学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大意是说只有通过高深的佛学才能很好的驾驭武学的发展。与此相通,作为一名作家只有个人修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其文学水平才会达到新的高度。我想先生的文章风骨日现,应该是先生胸襟日宽的结果吧。
2007.9.14
版权声明:本文由1.76精品复古合击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哪个孩子该是什么样呢
下一篇:江南花已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