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梯寺:榜沙河畔遗古韵

木梯寺:榜沙河畔遗古韵

打滴溜散文2025-11-06 09:45:42
木梯寺,坐落在距武山县城35公里外的马力镇杨家坪村西。石渭山前榜沙河北流入渭,武漳公路沿河谷而越。木梯寺以悬崖峭壁、石松倒挂、风景幽雅称绝于陇右。早知木梯寺人文底蕴深厚,是一处风景绝佳的好去处却一直无
木梯寺,坐落在距武山县城35公里外的马力镇杨家坪村西。石渭山前榜沙河北流入渭,武漳公路沿河谷而越。木梯寺以悬崖峭壁、石松倒挂、风景幽雅称绝于陇右。早知木梯寺人文底蕴深厚,是一处风景绝佳的好去处却一直无缘于此。近日,因了采访的机缘,我们开始了探访这座陇右名刹的行迹。
从武山县城溯渭河驱车而上,发源于岷县闾井乡黄山梁的榜沙河途经马力镇,在鸳鸯镇汇入渭河。榜沙河的水量极大,远远大过渭河。当它们在鸳鸯镇之东交汇的时候,很难说是榜沙河汇入了渭河,还是渭河汇入了榜沙河。在其交汇处以下,渭河河道里出现了十多米宽的水面,蜿蜒于峡谷中流向武山县城。此段渭河自西北方向呈弧形转向东流,冲击出成片的河谷川区。河道两旁,稼禾盈川,蔬菜大棚星罗棋布。很有意思的是,笔者一行毫不费力就见到了“泾渭分明”的景象。榜沙河与渭河汇合处,两河之间出现了很长一条青黄分明的界线。走出几十米后,榜沙河才和渭河彻底混合为一。
马力镇地处榜沙河与龙川河相会后冲击出平地上,这里曾是三国古战场,蜀将姜维把司马昭困在山后的铁笼山上,粮草断绝,后经魏军救援才得逃脱。据记载,榜沙河周边马力镇自宋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曾是陇西著名的农贸集市,川中心有车马大道,终年车马川流不息,有“川马成龙”之说。在榜沙河流域,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武山傅家门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曾出土了石刀、石铲等生产用具,人们又称其为种谷台。在种谷台上游六七公里处,就是相传建于汉代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梯寺。
进得新修建的仿古山门来,远远的就能看见释迦牟尼佛在红色的断崖上俯瞰着榜沙河谷。铁笼山自北向南绵延至榜沙河北岸的杨坪村后,像平静的波涛忽然生出狂澜,几处悬崖陡壁突然映入眼帘。与旁边山峦的枯黄色调明显不同的是,这里层峦叠翠,绿树成荫,山寺宛如数十颗碧玉明珠镶嵌在山崖茂林中。煞有“凿山导伊流,中断老天辟;殿宇邻峭壁,精舍绕层荫”、“山树含烟淡,野花经雨肥;野香牵客衣,乱石响流泉”的迷人意境,为武山著名风景名胜之一。
木梯寺石窟开凿在石渭山半山腰上,离地面千尺有余,南北横跨九梁十沟,长约500余米。三面皆为悬崖峭壁,仅北侧有山门可入寺内。相传木梯寺原无路径,仅靠绝壁上架有长达数丈的高大梯子攀登入寺,故称木梯寺。如今,木梯早已不在,在山门以上,沿着山坡修建了一条近两米的土路,这还是木梯寺文物管理所丁志文的杰作。2002年,老丁从县秦剧团调任来至今除了巡山就是修路。凭着愚公移山的坚韧,老丁和附近村子的乡亲一铁锨一铁锨的修通了这条路。2006年木梯寺升格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按编制,文管所应该有8人。但实际上老丁手下却没有一兵一卒。在木梯寺,除他之外,只有一位体弱多病且年已七旬的老尼。
木梯寺地处险要,只有一条一米宽的小路通向寺里。寺就建在3条凸起的小梁上和梁沟平地上。走进木梯寺,只见在干旱的红色断崖上,长满了白皮松等名贵树种。树下小径被浓荫遮蔽,走在小路上,听着鸟语足音,别有趣味。涧中树木高大。树下有泉,无论旱涝,水都不会干涸。断崖上的不枯之泉为木梯寺增加了另一重景观。徜徉在山的寂静中,在窟殿结合的建筑中瞻仰历代留下的精美佛像,我们感到的只有寂静和清凉。寂静的山,寂静的树,寂静的阳光为木梯寺的宁静营造了一种神秘氛围。
木梯寺石窟具体建造年代已无籍可考,据明代重建寺序(木牌)载:“陇川东北有山,曰林寺,又曰木梯寺。”初建于汉,自汉迄唐300余年,历代有经营。“明洪武初年经林僧党郁刚重建。”“自万历十五年,有平凉府隆德县居士任演明捐资重修。”武山县文物局局长张耀德先生告诉笔者,木梯寺在明代前已有石窟造像,从现存窟龛造像风格看,有一部分颇具北魏、唐代塑像风格,是研究我国石窟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
寺内古有“十殿九洞二砖塔”,历经漫长的岁月风雨后可惜二塔已无迹可存。寺内有天然石佛一尊,较伏羌大佛略小,为甘肃十大佛之一。寺内现存窟龛18个,殿堂4座,造像78尊,壁画234幅2100平方米。寺内以古窟龛为主的建筑群还有玉皇阁、三官殿、无量殿、雷神殿、魁星阁、南海菩萨殿等10余处建筑。所有建筑都依山而建,因山体陡峭,佛殿都较小,且采用窟殿结合的建筑形式,每一庙宇都匠心独运,别具风格。佛像从大佛殿中的释迦牟尼像到小佛龛中的佛、菩萨、金刚、力士、飞天等,都栩栩如生,其中以“翘脚菩萨”最为著名。她上身稍左侧,右手抚撑在石上,左手放在膝盖上,五指自然下垂;一双秀丽的赤脚,右脚踩在地上,像是轻轻踏着花蕊,左腿弯曲上翘踩在石头上。她仿佛是一位风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与那些庄严肃穆的佛像不同,她生活气息极浓,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另外,最高处的释迦牟尼像(木梯寺大佛),比例匀称,结构合理,大佛垂腿端坐,双目微含,凝视着远方,佛的慈善、恢弘大度全然可感。
木梯寺石窟龛的分布依山就势,一般都是先在峭壁开凿空地,然后在空地上镶嵌建造而成。其寺内窟龛设计独特,构造精巧,塑像神态逼真,生动含蓄;塑作内容广泛,取材丰富。塑作技法灵活多变,以石胎泥塑居多。四周及天花板绘有佛教故事,传神地描绘出古代人的生活与精神追求。其中第5、7、9三窟规模较大,保持较好,7号窟有塑像8尊,风格别具中唐到五代特点,而与此迥异的是16窟则具有浓郁的唐塑风格,其余各窟均具典型的宋塑风格,为全寺的精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每窟都有方形平顶、方楣窿顶、四面坡顶和矩形等。窟内塑体技巧精超拔俗,以其独具古风兼承传统的形式,为木梯寺现存塑像中的珍品。
木梯寺可谓多灾多难。民国初年武山境闹土匪,当地百姓不得不到石窟中避难,他们生火做饭、烟熏火燎让石窟中的佛像壁画中的彩绘部分几乎遭遇灭顶之灾。近几年来由于暴雨、地震等因素,造成洞窟附近的岩体剥离、塌方,对部分窟龛及建筑形成极大地威胁,由于木梯寺石窟内没有报警监控设备,曾3次遭文物贩子偷盗,为了文物安全,老丁养了一条叫“虎虎”的狼狗,寂寞的时候是老丁的一个伴,巡山的时候又是他的好助手。如今,木梯寺在省市各级部门的大力关心和帮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