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难当

好人难当

恒产杂文2025-07-12 11:03:11
最近,《重庆晨报》报道了一则新闻,说北大研究生段霖夏四年只修完一门功课,资助人要通过法律程序索讨资助款一事。此事经该报报道后引起了全国关注。然而,后继不久,该报又报道出,八月二日晚,段霖夏的父母和哥哥
最近,《重庆晨报》报道了一则新闻,说北大研究生段霖夏四年只修完一门功课,资助人要通过法律程序索讨资助款一事。此事经该报报道后引起了全国关注。然而,后继不久,该报又报道出,八月二日晚,段霖夏的父母和哥哥,突然现身于资助人李富华家,大闹李家不说,其母还声称:“要告我儿子,我就跳楼”,关注其事的记者还特意附上段家父母一家占据李家,其母坐在李家地板上大哭大闹,其父坐在李家的沙发上跷二郎腿打电话的新闻照片。该报另披露说,段霖夏的父亲其实并不是穷人,而是开有一家公司的老板,其注册名为“重庆名商科技公司”,而且其父也是一个具有大学履历的法人代表。按常理来说,这样一位有知识有文化有财力的家庭那需资助,可偏偏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读此怪事,真叫人啼笑皆非。
只要认真地注意下,近来殊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有很多好心的资助人,虽然自已并不富有,可为了一些穷孩子能上大学,自已都省吃俭用地资助别人。国家也为此专门设立了助学贷款,到头来很多人则玩弄起好心人来了。有期《读者》里也介绍了一位受资助的学生,毕业了全家人一起不是来感谢资助者,而是来乞讨的要求资助者代为找工作的事例。这类好心人到成了“冤大头”,到成了那些断不了奶的孩子的奶妈。国家银行也有些助学贷款成了无头的死账。读来此类事,让人不免心寒。现在真是好人难当了,你看街上好多人挂有受灾了的求助牌,求学的年青人或残疾的乞讨者,不知这些人中有几个是真的需要求助者。我有次在一闹市区的路口遇上一老大娘,她尽一小时之内三次向我乞讨。还有一次是母女俩,请求我支助一晚餐,可我为她俩打上可口的饭菜时,却受到了她们的嘲笑,她们分明是在要钱。
说句实话,人在社会上或多或少都有会遇上一些困境,有时需要互相帮助,以渡难关。每个人都有其善良本性的一面。所谓的好人就是这种善良一面的发光处。我们这代人在成长时,叫“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所受的德育教育都有是比较正统的“革命”化教育,那时所树的榜样是雷锋,王杰,欧阳海那样的助人为乐的好人,或是那种吃苦耐劳的劳动者,如掏粪工时传样,石油工人王进喜,农民陈永贵等,那种乐于奉献的普通劳动者。另外就是那种为祖国解放炸碉堡的董存瑞,填枪眼的黄继光,讲纪律的邱少云式的英雄。不知怎的,潮流变了,那些人物现在看来真有点傻气。什么叫好人?那种为民族而献身,爱国爱党,为人民服务乐于助人,老老实实地劳动,做具体事的人叫“老实人”,做点好事,叫傻冒。现在学校里讲的是升学率,上名牌大学的才是英雄。年青人的偶像是歌星,球星,款爷和性感人物。有钱才是大爷。嗯,好人不值钱。想当好人,那才是难当。想当好人八成是脑壳有病了。
西方有个节日,叫感恩节。中国也有个习俗叫“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想很多好心人并不是奢求什么报恩。可我们现代的教育体制在德育上的确有许多重大偏差。一个人不可能无私心,但如果大众都抱有私心谋其私利,社会讲的都是唯利是图和贪婪享乐为荣的价值观念,那么这种社会现象最终会造成一代有严重缺陷的国民人群。
什么是好人?国人爱把好人与坏人脸谱化,京剧中像奸臣扮相是有所区别的。特别是儒家对好人与坏人是用“君子与小人”来界定的。我认为的好人是对民族和国家利益或大众利益有所奉献的人,如民族英雄人物。还有一些对弱势群体或个人有所同情的人,有慈善心的人也该是好人。我认为做一个好人具有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和慈爱。单纯意义上的好人是很不好定义的,因为道德层面上很不好讲,作为行为好坏最终且定义在道德品质上,中国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和理学,心学观念上对此讲得过死,造成了很多束缚,使人的个性得到很多压抑和扭曲。但现在是否又存在过多的私心张扬的现象,使很多理性化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好人难当,是现在最为突出的精神现象。在商品社会下,好人已经被贬为老实人或傻瓜的代名词。难道现代社会进步和文明,国民素质也提高了,反而不易出现像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实业家卢作孚那样的大好人。所谓好人的问题,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公德问题。十年前讲过的五讲四美,精神文明,现在是否也消声灭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年一度的“感动人物”,热闹一下,也消沉下去了。最新的提法是八O后新生代,原西方社会也曾有过许多专用名词,叫垮掉的一代。现代社会年青人多是追求个性解放,所以像那种英雄似的人物大概也随时之过时。做人的价值观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动或叫颠覆性改变,没有信仰和追求,一切都有是以钱为最高准绳。不过,我认为这个社会还是要弘扬一下社会公德,宣传一下好人,反对那种寄生似的生活方式或不讲诚信的实用理念。社会公德是社会的凝聚力。真正大同的社会或文明社会就是要讲社会公德的。和谐的意义就是要讲助人为乐,同时也讲感恩,回报社会。
现代社会有很多现象发人深思。如现代社会的职业分工上,有许多农民向城市化大转移,形成了庞大的打工群体,他们在城市里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和技术粗糙的工作,而城市青年多是在争文凭,精神层面上以歌星和大款为榜样,鄙视劳动者,轻视技术工作,轻视社会实践活动。有许多三十多岁还在争文凭,依靠父母而生活。精神上空虚而浮躁,没有信仰和理想,没有奋斗目标,人与人关系上冷漠,一切围绕自已,实用第一,不讲奉献等等。以我装修新房为修,几乎所有的劳动者都有是农村来的打工者,而见不到城市青年人干技术活。
和谐社会下的公民意识,我看应该来次大讨论,否则和谐社会的意义就是一句好听好看的口号。像段霖夏一家人这种行为,我认为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

二零零七年八月十七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