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怀疑年轻只是质疑程序

不是怀疑年轻只是质疑程序

横塾杂文2025-04-24 19:21:37
据《重庆商报》报道,今年2月初,山东省新泰市(县级市)新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这7人中,有6名是80后,最年轻的只有23岁。年轻就是财富,年轻就是力量。年轻是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在当今考公务员
据《重庆商报》报道,今年2月初,山东省新泰市(县级市)新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这7人中,有6名是80后,最年轻的只有23岁。
年轻就是财富,年轻就是力量。年轻是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在当今考公务员如挤独木桥之难,研究生、博士生也不一定能考上公务员的情况下,年仅23岁就能被破格提拔为副局长,真是令人艳羡。然而公示结果却没有得到众人的仰视,得到的却是铺天盖地的质疑,这是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个人的求学经历。如果一个人7岁入学,19岁高中毕业考入大学,本科四年,23岁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再看公示中的王然:1986年7月出生,1993年9月入学,1999年9月升初中,2002年9月升高中,2005年9月考入大学,2009年6月大学毕业。又据《北京青年报》报载,王然是2008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笔试成绩52.8分,面试成绩79.2分。那么,我们只能相信,王然是6岁入学,这样她才能在2008年大学毕业。公示显示,王然参加选拔考试的成绩为笔试64.83分,面试86.00分。两次考试成绩结果表明,面试成绩均高于笔试成绩,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理论不如嘴皮子。但在考试这样的选拔条件下,笔试成绩的公正性要远远大于面试,因为面试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人情、利益等因素的渗透。
有人质疑这些80后副局长可能有“官二代”背景。这里我不认为“官二代”就不能继续当官,关键在于新泰组织部门能否真正向大众公开考察的标准和机制,以及提拔程序是否真正符合相关程序和规定,能否用透明的事实、有说服力的解释来打消公众的质疑。
据我们所知,县级市的级别设置是这样的:办事员——副科长——科长——副局长——局长。另据《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第19条规定,公务员晋升组长科级领导职务的条件之第二款: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应担任副乡科级职务两年以上;第三款: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担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疑问产生了:23岁的王然工作迄今才一年半时间,是什么重大科技成果让她鹤立鸡群(可惜她不是科技人员,应该不会有什么国家级或省级发明)?还是她提出了什么合理化建议令单位节省开支、为群众谋取更大福利而招致群众极度拥护?好像都没有,因为组织部葛姓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不好说”,看来,这工作不是务实的,而是务虚的。那么是否她在一年半(不要忘了其中一年是试用期)时间里,参透了什么,写出鸿篇巨制的理论著作,为该地区或该部门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没有,务虚也不见成果。那么,一个工作仅一年半时间的女孩子是靠什么实力与工作业绩插上翅膀、腾空翻越关卡“连升三级”呢?如此公开的“三级跳”,法律法规的依据何在?组织部门选拔干部的严肃性何在?
面对公众的质疑不是细说端详,而是笼统地含糊其辞仅仅用“程序合规”来搪塞,难不成现在的官员个个都是练太级的高升,这官场太极一打,让时间去消耗空间,待时过境迁焦点模糊便可混水过关。
其实,打消公众疑虑的钥匙就在组织部门手中,敢与不敢、说与不说我们只能观望,君不见,哪怕是程序合法的“听证会”,也有“闭目”充耳不闻的代表。公示、听证在某些人手中已然变成一场秀,关键是你能否把这场秀做好。
从前有位古人写了《官场现形记》,今天的官场又有多少丑态曝光。我不想看到只有拙劣的表演,更希望看到明灿灿的阳光照耀。
标签
相关文章